傳媒報導: Easy PaMa 人人有SAY 【校長有Say】"銅錢的故事"

日期: 30/10/2018

http://www.easypama.com.hk/columnist/art/20181026/25613/

轉載自easypama20181026日的報

 

人人有SAY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8.10.26

 

【校長有Say】銅錢的故事

 

老師每天在課堂上說上千百句話,究竟學生是否都能聽進耳中、藏在心裏?我認為學生沒可能記住千言萬語,但老師偶一的名句警策卻會令大家終身受用。

求學時,老師曾教導我們做人要像一枚銅錢:「外圓內方」,意即對別人要懷有圓融包容的心,具備親和力,在團隊中主動參與,樂於付出,與同儕協作,廣結善緣;對內則要形成方寸之心,恪守自己的原則立場,不可隨波逐流,人云亦云,迷失自己。

小時候不明白箇中含義,人愈大,真理愈能感悟。誠然,人的學歷知識固然重要,因為這的確是人們事業階梯的門檻,然而,在職場上,我們的親和力及人際脈絡其實更往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任你學歷再高、能力更強,假如欠缺了親和力,目空一切,單打獨鬥,「外方內方」,剛愎自用(如楚霸王項羽),不能與同儕同心同德,豈能領導同儕?結果成就始終有所局限;更不堪者是「外方內圓」,對外全是稜角,四處樹敵,對內沒有立場;或是「外圓內圓」,一派滑頭,毫無原則,失去自我,均非大將之才。

可惜,今天社會上有些年輕人的學業成績很好,卻較少關顧別人的感受,甚至自我膨脹,目空一切,或以為大學畢業,便可仕途暢達,平步青雲,結果踏進職場上卻由於現實與自我預期落差太大,加上一直以來不擅與人同行,沒有「外圓」的親和力,致令自我迷失,苦不堪言。

人之成長,其性格的形成極大程度上是由孩提時代起逐步育成,為人師表及為人父母者均不可只著重提升小朋友的學業成績,更重要是必須悉心培育他們的人際關係及群性發展,協助他們建立同理心,學會易地而處,感同身受,多行布施,廣結善緣,做好「外圓」的修煉;「內方」則要培育小朋友時刻自我精進,提升自己的行為素養,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
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」,只有全體成功方算真正成功,我從不認同「贏在起跑線」的理念,只因在人生路途上如果只有自己一人領跑,既孤獨又無助,沒有人與你分享箇中得失,何樂之有?加上沒有團隊的助力,縱成功也不會持久。因此,人際關係及親和力強的人肯定勝過只憑獨力取勝的人,至少,前者無論成敗得失,他們身邊總有知心者結伴同行,一直互相砥礪扶持,不論結果,已是不枉。

我想,假如我們能夠發揚「外圓內方」理念,同心同德,取長捨短,互補不足,化阻力為助力,發揮團隊精神,我們的社會必定會少點紛爭,多點和諧,但願每位從今天起都做一枚「銅錢」,演繹好人生的故事。

團隊精神


吳永雄校長

 

撰文:吳永雄校長

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校長、佛教中華康山學校發展顧問。具二十多年教育行政經驗,中國古代文學碩士,曾獲第二屆卓越教育行政人員獎。現為香港教育行政學會副司庫、東區民政事務處康城分區委員會副主席等。一直深信每一個小朋友均有學習潛能。

Top